家鄉,是我們曾經共同生活過的地方,有著迷人的田園風景,可以看見蔚藍的天空,還有明亮的陽光,伴隨著輕拂著我們繁花般樂活的小時光。讓我們在紅色的土地上茁壯成長,欣賞著草木的綠意,與其他的同窗共享著欣喜苦楚,把當年變成不可磨滅的回憶。家鄉就像一個守護神,守護著我們每一個心願,無論何時都給予我們勇氣,讓我們不怕困難自信地向前行走。每次回望家鄉,都給我們甜蜜的思念,在情感的浪潮中,不要忘記家鄉的美滿記憶!
家鄉,是我們曾經共同生活過的地方,有著迷人的田園風景,可以看見蔚藍的天空,還有明亮的陽光,伴隨著輕拂著我們繁花般樂活的小時光。讓我們在紅色的土地上茁壯成長,欣賞著草木的綠意,與其他的同窗共享著欣喜苦楚,把當年變成不可磨滅的回憶。家鄉就像一個守護神,守護著我們每一個心願,無論何時都給予我們勇氣,讓我們不怕困難自信地向前行走。每次回望家鄉,都給我們甜蜜的思念,在情感的浪潮中,不要忘記家鄉的美滿記憶!
温馨的思念,家乡的温暖每当夜幕降临,心里就会不由自主的浮上思念的波澜;但这次,思念的对象是家乡——温馨而和谐的家乡之地。家乡是安全的港湾,让人紧紧把思念攥在拳头中;家乡是温暖的沃土,让人把心事埋藏在深处。家乡是不变的约定,让窗棂外的行走者有了一个安放的家。把思念粘贴在心上,只愿酝酿满满的温暖,穿越时空,守护一份思念的浓浓,在纷飞的瞬间定格一种美好的温馨!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寒乍暖之际,桃花绽开之时,“桃花三两枝,春暖鸭先知”,一幅万物生长之图,让人心生联想,当时的苏东坡以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到这早春的气息,抒发出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桃花”便是出自此处,春风邂逅了桃花,诗人踏春寻艳,想邂逅佳人,却无可奈何遍寻不遇,生留遗憾怅望之情意。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身披蓑衣,头戴箬笠,在春风细雨的天气下,站立在桃 花溪 水旁,钓者那溪水肥美的鳜鱼,令人艳羡至极。如此美如画的景色,我也宁愿待在这细雨春风之中不回家。 《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李白享受着与陶渊明一样的生活,感受那份隐居山林的情趣,桃花流水,栖碧山下,当真是别有洞天,李白自问自答的方式叙述出自己的答案,想必也是想与陶渊明一样的悠然自得,感受大自然的情趣。 《闲咏二绝》清:黄图安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一枕羲皇午梦后,数行小试右军书。 人生难得几回闲,偷得浮生半日闲,闲看桃花水,喜看鱼跃此时河,一枕午梦后,再写写书法字,生活如此闲适雅致,令人不得不心生向往。 三湘大-五千亩花田,烂漫齐放。 星城美-田园水乡,繁花映成趣。 全 长沙 好玩-男女老少皆宜,共游玩。 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诗意不必远方。 田园水乡风情小镇——春华就在我们身旁。 长沙 向东30里,不到1小时,一个自在悠然的田园水乡风情小镇—春华。 人间三月,春色撩人,一片灿黄从田间向远方蔓延,这时的春华镇最适合一家老少齐出动、呼朋引伴共游玩。因为,这里有 长沙 最大的一片油菜花海,更有三湘最美的田园春色。 油菜花海是春华春色的一道靓丽景致线。每一年春季, 长沙县 春华镇百熙村的油菜花同时喜放,把春华大地打扮成一个盛大的盆景。满坡满野的金黄灿烂浪漫,那是它们的热烈,在那片丰茂的绿叶中闪烁…… 随着春华镇第一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成为 长沙 最美油菜花海,春华油菜花海素压群芳,一举成为最美花海乡村,成为 长沙县 最锦绣的油菜花海,吸引游客多达30万人次。第二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走向全国获得央视新闻报道。第三届继续火爆。 烧烤野炊、野外露营、篝火晚会等游玩项目。 相传在春华,昔人依山傍水,再次结庐成境,桑麻农耕,渔歌互答,而“春华秋实,人寿年丰”,故春华由此传名。而今,这里阡陌相闻,村人伴水而栖,怡然自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我们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了,我赶忙拿起相机进行拍照,老伴将速写板支起写生,孙子却钻进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丛里追扑那翩翩起舞的蝴蝶。
三湘大-五千亩花田,烂漫齐放 星城美-田园水乡,繁花映成趣 全 长沙 好玩-男女老少皆宜,共游玩 长沙 向东30里,驱车不到1小时,却有一个自在悠然的田园水乡风情小镇——春华。人间三月,春色撩人,一片灿黄从田间向远方蔓延,这时的春华镇最适合一家老少齐出动、呼朋引伴共游玩。因为,这里有 长沙 最大的一片油菜花海,更有三湘最美的田园春色。 人间三月,春色撩人,一片灿黄从田间向远方蔓延,这时的春华镇最适合一家老少齐出动、呼朋引伴共游玩。因为,这里有 长沙 最大的一片油菜花海,更有三湘最美的田园春色。 油菜花海是春华春色的一道靓丽景致线。每一年春季, 长沙县 春华镇百熙村的油菜花同时喜放,把春华大地打扮成一个盛大的盆景。满坡满野的金黄灿烂浪漫,那是它们的热烈,在那片丰茂的绿叶中闪烁…… 在2016年,春华镇第一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成为 长沙 最美油菜花海,春华油菜花海素压群芳,一举成为最美花海乡村,成为 长沙县 最锦绣的油菜花海,吸引游客多达30万人次。 2017年,第二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走向全国获得央视新闻报道。 2018年,洞田花海欢迎您! 而2018春华镇油菜花旅游文化节上,将准备更多好玩有趣的内容。同时,在本届旅游节上,也将提供烧烤野炊、野外露营、篝火晚会等游玩项目。 相传在春华,昔人依山傍水,再次结庐成境,桑麻农耕,渔歌互答,而“春华秋实,人寿年丰”,故春华由此传名。而今,这里阡陌相闻,村人伴水而栖,怡然自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我们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了,我赶忙拿起相机进行拍照,老伴将速写板支起写生,孙子却钻进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丛里追扑那翩翩起舞的蝴蝶。 阳光下,油菜花是奔放的。南风吹过,涌起一股又一股金色的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过来一波又一波亮光。油菜花田里,清新、自由、沁人心脾的香味与热烈、灿烂、无言以表的色彩调和成了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吸引着炙烤着那双稚嫩的脚丫。 在灿烂的油菜花 田中 ,我们都会变成逐光的少男少女,狂热地向前无尽地奔去…… 当我置身于半坡腰那一大片油菜花 田中 时,我的心灵震动了。四野无尽的、灿烂晃眼的油菜花正默默地开放着。那一大片金黄的 光泽 ,还有沁人心脾的馥郁芬芳的油菜花香,交织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诗画。 慢慢的,黄昏降临了,那美丽的颜色染红了天空,染红的大地,更染红了那一望无垠的田野。这种颜色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更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鲜艳,那样的柔和,它红中带黄;黄中带橙;橙中带蓝;蓝中带白……它是大自然艺术家调出的。在晚霞中,我奔跑在花海中,享受着油菜花带给我的快乐。 把“春华镇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的好消息,告诉更多朋友,再说出你想在花海中有怎样的玩法,把创意游玩的小妙招告诉我们! 温馨提示:请周末游玩的游客尽量将车辆停到道沿路停车场内,以避免交通拥堵还可步行锻炼身体也欣赏了沿路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 地址:百度导航 花海洞田 或者 百熙村 即可到达
长沙县春华镇百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人声鼎沸,这里正在开展“乡村振兴银发助力,文明创建‘五老’同行”签名活动。活动由春华镇百熙村党总支主办,由百熙村五老红志愿服务队和百熙村老年协会承办,村内40余名群众代表参加现场签名。活动还组织了一只10余名志愿者的宣传队伍,计划分片入组入户开展“乡村振兴银发助力,文明创建‘五老’同行”宣传工作。 签名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参加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的学习,长沙市禁毒讲师团副团长周跃五老师作《心明眼亮,识毒防毒拒毒》专题宣讲。 老同志们革命信念如钢,阅历丰富,在参与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中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学习,老年群众更新了对毒品的认知,对于伪装性、隐蔽性、迷惑性强的各类新型毒品提高了警惕,增强了对毒品的分辨能力,通过工具识别、场景识别、危害识别、以案普法等方式提高了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老同志林红标说,“毒品的危害太大了,我要提醒所有的身边人,要对新型毒品提高警惕,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长沙县文旅局驻百熙村第一书记张柱在活动后总结,“百熙村的‘五老’团队,将村里的老党员、老乡贤的力量凝聚起来,上半年开展了为特困供养老人过集体生日、庆祝端午节、点亮微心愿、防疫志愿活动、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等各类活动20余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累计在新湖南等省市媒体报道6次,阅读量突破8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五老’团队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推动文化教育、参与社会治理,为村民的美好生活添彩,为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吴异红 朱英 责编:封豪
长沙的科举考试成绩在全国应该是中等,在湖南省当然算是最好的。长沙府贺长龄家的成绩算是非常骄人,老大贺长龄、老二贺熙龄,老三贺桂龄,三兄弟都中了进士,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都不多见。而河北南皮张之万中状元之后,弟弟张之洞又高中探花,当然他们只是堂兄弟,但也很了不起了,这个都是非常罕见的个案,在戏曲中不少,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湘阴左宗棠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人物,“天下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很年轻的时候,云贵总督贺长龄说他是“国士”,也就是一国中最优秀的人物,类似张良韩信这样的人才。而陶澍说他是“奇才”,林则徐说他是“绝世奇才”。左宗棠兄弟乡试(省考)同时中举,他哥哥中了第一名解元,左宗棠是第18名举人,之后两兄弟多次进京考试,都没有中到进士,左家后来好像也没有中进士的。曾国藩家族教育工作是抓得非常好的,曾中了同进士之后,他这一代没有出一个举人。第二代也没有进士,真到第三代出了一个进士,之后再也没有出进士了。 其实,即便是考上举人,这些成绩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能够考上进士,不知是本事要好,运气也要好。你要知道当时科举考试有多难,就会对他们佩服了不得了。当时大约是三年一届,每届湖南大约是六到七个,比如胡林翼那一届,湖南考了五个,他们是:罗源一、罗洪赓、胡林翼、唐李杜、何绍基。三年后曾国藩考上了,他们这一届也只有五个:梅锺树、成 毅、陈源兖、李湘甲、曾国藩。左宗棠这一届落第之后,就决心不再参加考试了。三年一届,一届就是五六个,平均到每个就是两个,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进士,相当于我们现在省考的高考文理科状元。不只是要水平,也要运气。左宗棠第一次参考,成绩上了分数线,但湖南指标有限,这个只能说自己运气不好,导致这样优秀的人才,终身功名只是一个举人而已。 而长沙张氏,在这个全球第一大姓的张姓中,元末明初迁长沙县的北山镇和春华镇的张宗可和张宗道两兄弟,到现在估计这个家族不会超过两万人,这在张姓大家庭中,应该是很小的一个家族。就是这个家族在清朝,从张尚怀到张百熙,五代人中出了7个进士22个举人。这个不要说在湖南,就是在全国,不要说在清朝,就是要上千年的科举史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百熙一家,他的爷爷张再英是进士,再英有四个儿子,第三个儿子张沄是进士,第四个儿子启鹏是举人。这个张启鹏功名虽然是个举人,但他的学问非常不错。曾国藩死后,他写了一副对联是:以大器识发为大功业,当今之世我公一人,有许多将相门材,洒泪共伤元老逝;惟真学问悉本真性情,伊古以来传书几种,尽归入平生奏议,遗文还付史官编。 这个张启鹏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张祖同,功名只是举人,但他是湖南现代工业的鼻祖,陈宝箴在湖南搞维新活动,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请张祖同出来办现代工业。而启鹏的第三个儿子张百熙是进士,六部尚书,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创办北大、北师大,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现代学制。 湖南人会打仗,曾国藩和左宗棠证明了。其实湖南人也会读书,长沙张氏五代7进士22个举人就证明了。湖南人还会办教育,办教育张百熙应该是现代中国第一人。湖南人还会办工业,张百熙的哥哥张祖同是湖南实业第一人。而办教育和办工业的历史意义,在我看来,一点都不比打仗要差,可能要更好,更深远。 只不过是,我们的社会习惯于遗忘那些重要的人物,事实上——所有的社会都可能如此。 关注百熙文化,共建美好家园!百熙村欢迎您!
讲起清代湖南,大家都会说到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全世界都排得上号。要说办教育,很多人能够想到河北南皮人湖广总督张之洞,没有人能够想到,湖南人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上,有一个人功劳远在张之洞之上,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教育第一人,我们每个人都还受到了影响,他就是长沙人,我的先辈张百熙。张百熙六十岁的时候,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写了一副对联,就很能说明问题: 数湘中将相,咸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贱子来从海上,居然便坐识荆州。 ——1906年京师大学堂教席林纾贺张百熙60岁寿诞 上联是讲曾左胡彭这些清代名将相,都是靠打仗立功做到了高官,而百熙公却是以道德文章,卓然倒立于朝堂之上,这个时候他做了五部尚书了。祝愿百熙公能够跟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1006-1097)一样活到92岁。下联“胶庠”是周学校名。胶为周之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称东胶。庠为小学,在国之西郊。”“荆州”,即唐荆州长史韩朝宗,时称韩荆州。喜识拔后进。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林纾字琴南,学贯中西,读书极多,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就这么一个狂人,对湖南张百熙佩服得不得了。他这副对联祝贺与颂赞情真意深,既表现了张百熙道德文章堪为世范,也表达作者对其品格学识的敬慕之情。 这个在林琴南看来与曾国藩他们平起平坐的人,到底做了什么,让时人如此仰慕呢?先看他读过的学校,他在长沙的时候,是城南学院的学生,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这个学校有两个世界知名的校友,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毛泽东。创办这所学校的,是朱熹的好朋友张栻。而这房子就是张栻父亲、南宋时跟岳飞齐名的名将张浚的住宅。对于这所湖南这所岳麓书院齐名的学校,张百熙也算是这个学校的最牛的学生之一。 再看看他的学问,张百熙科考成绩算是那个时代最优秀之一,我翻了翻他们那一届的金榜,状元是陆润庠,张百熙是第9名,第30名是浏阳人、我的邻村北盛镇芭蕉村任贵震,也是一个翰林。第42名是赵尔巽,24史他写了最后一史《清史稿》。最有意思的是,陆和张担任清代最后一届科举的主考官,就是清光绪甲辰科(1904)会试时,陆得一卷,书法工整,冠绝通畅,认为廷试可望大魁,拟定第一,揭封其卷,乃甘肃士子刘春霖;张得一卷,写作俱佳,乃云有清一代,湖南三鼎甲及传均双备,独无会元。如该卷系湖南士子,置诸第一,启封此卷,乃茶陵士子谭延闿,遂得会元。殿试刘春霖果以状元夺魁,而谭获第35名进士。事实证明,张百熙是非常有眼光的,在这一届进士中,真正最有出息的是谭延闿,他做到了国民政府主席的高位。 要说说他做的官,跟曾国藩有得一比,他做过清代礼部(中宣部)、工部(建设部)、刑部(政法委)、户部(财政部)、吏部(中组部)、邮传部(工信部)等部尚书,尚书是部长,一把手,在清朝是从一品。在此之前,曾国藩在朝廷做官是也做过五部侍郎,侍郎副部长,二把手,正二品。要论品级,地方上总督是正二品,巡抚是从二品。做官做到了一品官,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张百熙不只是官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他在他的管学大臣的任上,做了一件影响千古的大事,就是改革教育,开始在中国建立现代教育。虽然他是清朝的第三任管学大臣,在他之前就已经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其实就是一个古代的书院,跟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差不多。张百熙上任之后,参照西方教育体制,将京师大学堂改为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可谓北京大学的真正创始人,被称为“中国大学之父”。 这个还不是他最牛的地方,最牛的地方是他按现代教育模式,他组织制订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章程,得到皇帝批准,在全国铺开。我们现在的义务教育、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甚至我们学校的寒暑假、我们学校数理化体育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开设,师范类学校的建设,这些都是张百熙带领人弄出来的。我们读书上墙上的课程表,我们学校都要建设一个大礼堂,这个都是张百熙写进了学校章程,并报皇帝批准。今天司空见惯的东西,要知道在当初中国推广这些,不只是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远见和渊博的知识,而这个就是湖南长沙人张百熙干出来的。 百熙是江西南昌迁长沙张氏第19代,在我们这个大家族,我是23代,想到清代张家有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真是无限仰慕,真要好好研究一下,有空再向大家报告我的研究成果。
提起北大的校长,人们自然会想起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和新中国的马寅初。的确,这三位北大校长,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和治校方略,他们以自己一生的爱和学识,奠定了北大兼容并蓄、自由民主的校格,受到人们长久的尊敬。 不过,在北大历史上,还有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可以说是北大的创始人,甚至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却并不被人们所注意。他就是清末翰林、为北大延揽高师而不惜下跪的大教育家张百熙。 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授编修。其后先后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学政、四川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江西乡试正考官、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户部尚书、邮传部尚书等职。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上书弹劾李鸿章表面作战备,私下却主张谈和的行为。1898年,任内阁学士,主管京师大学堂事务。戊戌变法之后,因为曾举荐康有为而获罪,被革职留任。1901年,上书建议改官制,理财政,变革科举,兴办学堂,设立报馆等措施。后历任工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尚书等职。张百熙为官三十余年,积极主张变法自强,直言进谏。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张百熙严劾李鸿章“阳为战备,阴实主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时敏学堂,曾任《清会典》总纂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保举康有为经济特科,被革职留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百熙上疏陈述五条革新大计:“增改官制,整理财政,变通科举,广建学堂,创立报馆”。提倡变法自强。同年九月,奏请“将京师大学堂改隶国子监,正名大学,以一学术而育真才。”“改总理衙门附设之同文馆隶于大学”。1902年1月10日,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负责制定大学堂章程。 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奏《筹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家,建议先开预备速成两科,预备科分政科、艺科,速成科分为仕学、师范两馆。“仕学馆造就已登仕版者,以应目前创办新政之需;师范馆则为中学堂教习之需。”同时“兼添设讲舍,附设编译书局,广购书籍图器。”同年七月奏准所拟各级学堂章程六件:《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统称《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规定的完整学制。张百熙鉴于教习人才的缺乏,选派四十余人赴欧美日本留学,各省派官费留学生由此开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设教习进士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奏请“先设法政科、文学科、格致科、工科,以备大学豫科学生及各省高等学生毕业后之升入。”建议在广安门外瓦窑和德胜门外官地作为建造大学堂之用,并“奉旨议行”。张百熙一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人才,对京师大学堂有开创性的贡献。 张百熙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主要散见其奏折,《清史稿·艺文志》有《张百熙奏议》四卷,另有《退思轩诗集》六卷,《补遗》一卷传世。 成就 1901年后兴办学堂、设立报馆,创办了医学堂、译学馆、实业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1902年,张百熙主持拟订《钦定大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订的完整学制。1902年1月-1904年1月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 著作 《筹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钦定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清史稿·艺文志》、《张百熙奏议》、《退思轩诗集》、《补遗》 生平 据《清史稿》、《清史列传》、《北京大学校史》等历史资料记载:张百熙(1847—1907),湖南长沙人,少时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现长沙第一师范旧址),1874年(同治十三年)进士,仕途一帆风顺,曾先后担任过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都察院左都御史、顺天府尹和工部、礼部、刑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尚书,还担任过赴英国头等专使大臣、政务大臣、新贡土朝考阅卷大臣、殿试读卷大臣、编纂官制大臣等重要官职,被清廷赐予赏黄马褂、赐紫禁城和西苑门内骑马等殊荣。张百熙在清廷为官三十余年,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但张百熙最为突出的是对近代教育的卓越贡献,是名符其实的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为了救国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学习外国、维新变法。他们认为维新变法,首先要从废科举、办学堂开始。西太后也不得不声称要“变法维新”,并提出“兴学育才实为当今急务”,宣布逐步废除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1901年12月,清廷派时任吏部尚书的张百熙兼任管学大臣,专门负责京师大学堂的恢复和筹建事宜。正如《清史稿》所记载“张百熙”以人望被斯任,于是海内欣然望兴学矣! 张百熙于1898年戊戍变法前就以经济特科荐康有为,认为康有为有非凡卓越的政治才干,必须予以重用。百熙积极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废科举、办学堂”的思想。百熙担任管学大臣后,就大刀阔斧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科举取士体制,最突出的是恢复和改革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 他认为,原来的京师大学堂(后称为戊戍大学)“一切因陋就简,外人往观之,重轻之,等于蒙养学堂”,实质上仍是一所封建书院。因此,百熙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开创基业,物色人才、改革教育制度。他在向清廷的奏折中说:“大学堂应法制详尽、规模宏远,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立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文明之系系于此。是今日再议举办大学堂、非徒整顿所能见功,实赖开拓以为要务,断非固仍旧制,敷衍到观所能收效者也”。 1902年8月,百熙吸取西方先进办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亲自主持拟定了一套学堂章程上奏,经清廷批准颁布执行,这本章程被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规定的完整学制。 章程包括从蒙学(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级学堂章程,统一了全国各地各级学堂的教育体制。其中有京师大学堂章程八章八十四节,对大学堂的办学纲领、科目设置、课程安排、招生办法、毕业分配、聘用教师、领导体制和教学纪律都做了详细规定。其宗旨是:“京师大学堂之设立,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以及“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办学之纲领。”章程规定:大学堂分大学预科、大学专门分科和大学院三级。大学预科又分为二科,一曰政科,设经史、政治、法律、通商、理财等目;二曰艺科,设声、电、化、农、工、医、算等目。预科三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考试合格相当于现代本科,下面所设的科,相当于现代大学下面的学院;科下又分目,相当于现代大学的系;大学院相当于现代大学的研究生院。当时的分科大学共设7科35目。 为了办好大学,张百熙十分注意延揽人才,他选定直属知州“桐城派”著名领袖吴汝纶为大学堂总教习。开始吴汝纶不愿出任,张百熙便穿着大礼服跪下不起,并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当为全国生徒拜请也。先生不出,如中国何!”吴汝纶才应允。当时海内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云集门下。如阳湖古文家张筱浦任副总教习;于式枚为大学堂总办,李家驹、赵从蕃为副总办;李希圣为编书局总纂;著名翻译家严复任译书局总办,林纾任副总办;知名人士杨仁山、屠敬山、王瑶舟担任国学老师,孙治让、蔡元培担任史学教习,网罗名流、荟萃高等学府。经过招生,大学堂共录取学生182名,1902年12月17日,大学堂举行入学典礼,宣布正式开学(解放前,北京大学即以12月17日作为校庆日)。 同时,张百熙设立了速成科,分为二馆:一是仕学馆、二是师范馆,还办了医学馆、译学馆、实业馆、报馆和书局等。以后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即由师范馆、医学馆与京师大堂中的医学科演化而来。我国各省派官费留学生留学东、西洋也是从此开始的,从而基本改变了过去的科学制度。 由于张百熙在筹办京师大学堂的过程中,重用了一些比较开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引起了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的仇恨和反对,他们对京师大堂进行了恶意攻击和造谣诽谤,张百熙则首当其冲。清廷终以张百熙“喜用新进”,有改良主义思想,不够可靠为由,便加派了满人荣庆为管学大臣,对他进行监督。后来清廷又派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在《钦定学堂章程》基础上共同进行了修改,虽然主要框架没有大的变化,但以加了经史课的比重,恢复了进士馆,将办学思想改为“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修改后的章程叫《奏定学堂程》。由于顽固守旧势力的多方制肘,使张百熙的兴学抱负未能全部实现。 经过张百熙的苦心经营,尽管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与现代大学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毕竟在我国办起了第一所有诸多现代因素的大学堂,开了现代大学的先河。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市有一位学者张慧剑先生在《大学当年》一文中说:“当时多呼百熙为大学之父”。 张百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岁。清廷谕曰:“……兹闻溘逝,悼惜殊深,著赏陀罗经被,派贝勒载洵带领侍卫十名,即时前往奠祭。加恩追赠太子少保,赏银二千两……子江苏试用道张振镛,著以道员即补;……其灵枢回籍时,著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用示篡念荩臣至意”。寻赐祭葬,予谥“文达”。灵枢由北京长途跋涉运回长沙家乡,1908年8月葬于长沙县春华镇沨田村。墓于1989年5月被盗,2005年9月16日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百熙去逝后,其门生痛悼恩师,捐款七千两银子,拟于京师大学堂铸铜像以作纪念,后因看到百熙身后家境清贫,遂将此款存于北京商号义善源生息,以养遗属。不久,义善源倒闭,此款亦被乾没。京师大学堂还在陶然亭辟地建立一座纪念馆——岳云别业,馆内悬挂张百熙巨幅遗像,并陈列其各种文物和遗物。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形势紧急,此馆的房地产全部交给了北京大学。 张百熙的逝世,使许多开明官吏和知识界人士十分悲痛,纷纷撰联悼亡。林琴南挽联中有一句:“一江湘水动悲风”,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其逝世的悲恸情怀。 改革学制 戊戌政变使已经开始的教育改革进程暂时受挫。但历史潮流不可抗拒。进入20世纪以后,清王朝统治危机更加深重。为了维持岌岌可危的统治,清政府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1月发布了所谓“变法”上谕,开始举行“新政”。“兴学育才”即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1905年9月,清政府发布谕令,宣布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沿袭实行达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了。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全国各地大力举办学堂,并颁布了各级各类学堂章程,统一了全国学制。而这一全国统一的学制则是从1902年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开始的。 1902年初,张百熙开始兼任管学大臣,并主持京师大学堂。上任之初张百熙就将原美国籍总教习丁良韪辞去,改聘著名学者吴汝纶为总教习。据传,开始吴汝纶坚辞不就,张百熙亲自到吴的住所跪拜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当为全国师徒拜请也。先生不出,如中国何?”吴汝纶被其诚意所感动,终于同意任总教习职。同时,张百熙对京师大学堂教学和管理进行一系列改革,成效颇巨。他还以管学大臣的名义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张百熙认为振兴教育必须有完整系统的学校体系及其制度。1902年他以管学大臣名义“上溯古制,参考列邦”,“兼取其长”,拟定了京师大学堂、考选入学、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蒙学堂等各级学堂共六个章程进呈清政府,被清政府以《钦定学堂章程》之名颁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张百熙希望朝廷钦定章程颁布之后,“各省督抚责成地方官核实兴办”,以达到“兴学育才”的目的。然而,清政府对张百熙存有戒心,加上这一学制本身的不完备,因此并没有实行。 1903年,清政府又增派荣庆为管学大臣。同时“派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将现办大学堂章程一切事宜,再行切实商订;并将各省学堂章程,一律厘定”。他们在张百熙原定章程基础上“考求增补”,拟成各级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和仕学馆、译学馆、进士馆等各类学堂章程以及《家庭教育法》、《任用教员章程》、《实业学堂通则》、《各学堂管理通则》、《学务纲要》等文件上奏。清政府以《奏定学堂章程》之名颁布。这就是后来成为全国兴办各级各类学校的依据,并对我国近代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癸卯学制”。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至四年、通儒院五年。与高等小学堂并行的有初等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并行的有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堂并行的有高等实业学堂。此外,仕学馆、译学馆、进士馆都是属于高等教育性质。 张百熙致力于教育改革的目的无疑是为了稳固清王朝的统治,但他的努力客观上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根据清政府的“新政”谕令,湖南省从1902年年初开始逐步改革教育制度。4月,在长沙求实学堂基础上设立了省城大学堂。接着,又选拔知县胡珍率12名生员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学习师范。这12名生员中,长善两县有俞诰庆、俞蕃同、王履辰、汪都良等4人,其余属长沙府各县的有龙纪官(湘乡)、仇毅(湘阴)、颜可驻(湘乡)、胡元(湘潭)、朱杞(湘乡)、刘佐楫(醴陵)等6人。为了便于统一领导和管理全省教育。1902年6月12日,湖南省学务处正式成立,同时拟定了《兴学要义》三端,即“培养德性,以作忠孝;开拓智识,以致实用;作兴志气,以振顽懦”和《学堂办法》三端,即“循序渐进,以定学程;严立规则,以回积习;划分年限,以收实效”。省学务处的成立,使全省教育事业有了统一的筹划和管理机构,开始实现教育行政的专业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到1906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各省裁去学政,改设提学使司,下设学务公所作为办事机构,原学务处撤消。学务公所是一个正式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它的设立,标志着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的进一步完善。在这种形势下,长沙的近代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官办、民办和私办配合,大、中、小学衔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格局。 高等教育方面,1902年求实书院改为大学堂后,1904年岳麓书院亦改为高等学堂。两校旋即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岳麓书院为校址,这就是湖南大学的前身。此后至辛亥革命时,长沙又先后创设了湖南医学堂、官立法政学堂、优级师范学堂、高等实业学堂、高等巡警学堂、高等铁路学堂、雅礼大学堂和景贤法政学堂等高等学堂,另外还有两所中学附设专科。其中湖南高等学堂、医学堂、官立法政学堂、优级师范学堂、高等实业学堂、高等巡警学堂均为官办,高等铁路学堂由粤汉铁路公司创办,雅礼大学堂由美国雅礼会创办,景贤法政学堂则属于私立性质。 普通中学教育方面,从1903年私立明德学堂、经正学堂和1904年官办长沙府中学开办以后,至辛亥革命前夕,长沙先后创立官、私立中学共12所。比较著名的有官立的长沙府中学堂,私立的明德、经正、修业、周南(女子)、广益、育才和隐储中学堂等。另外,省内一些县或地区因师资缺乏,在省城客设中学,计有宁乡、湘阴、湘乡、湘潭、益阳、安化、邵阳、武风共八所驻省中学堂;另有名为公学实为私立的西路、南路、中路三所公学。此外,还有美国雅礼会创设的雅礼学堂、英国圣公会创设的圣雅各中学堂。 中等师范教育方面,1903年湖南师范馆创立。这是湖南师范教育的开始。同年,省城又创办了一所蒙师讲习所,这是一所速成师范性质的学校。另外,宁乡、浏阳、湘潭、新化、平江等县相继在长沙设立“驻省师范”,为本县小学教育培养师资。1903年,明德中学堂开设速成师范班,是为私人办师范教育的开始。1905年,朱剑凡也在周氏家塾开办师范班和附属小学堂。1904年创立的私立修业农学堂办有农艺师资科,私立衡粹女子职业学堂也设有艺术师资科。这是长沙最早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长沙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创始于1902年创办的农务工艺学堂。这是长沙也是湖南第一所职业技术学堂。1905年,该校分为工务和农务两个学堂。农务学堂与原农务试验场合并为湖南官立中等农业学堂。工艺学堂则改为艺徒学堂,这是长沙官立技工学校之始,1907年该校又改为湖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并附设艺徒学堂。此外,还有一些私立或外资实业学堂。如1903年黄国厚等在长沙县创办的私立明耻女子职业学堂、陈润霖创立的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至1911年,长沙先后创设官立、私立、外资和教会办的中等实业学堂共10所,其中有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建筑等专业,初步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系列。 初等教育方面,1900年在湖迹渡创办的长沙县明耻小学堂是长沙最早的近代小学。1902年11月,长沙县小学堂和善化县小学堂分别在长沙城内的荷花池和小瀛洲开办。同年冬,湖南省学务处在长沙开办官立半日学堂,招收7-16岁儿童入学。其后,又开设选升小学堂,选录半日学堂的优秀学生人校学习。1903年湖南师范馆附设小学堂开办,这是湖南最早的师范学校附设小学。1905年,湖南省学务处将原官立半日学堂改为官立初等小学堂,在长沙及其附近先后设立40所省会小学堂。同时,私立小学也纷纷创立,比较著名的有楚怡、周南(小学部)、幼幼等。王先谦则私人出资12250两白银,在长沙兴办了简易初级小学堂18所。另外,1904年后,一些外国人和外国教会也先后在长沙创办了信义、雅各、圣公会等初等男学堂。 总之,在晚清教育改革的热潮中,一个多门类、多层次的近代教育体系,在长沙逐步形成了。
“百熙村”春华镇百熙文化新村; 中国近代教育之父、 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创始人-张百熙; 出生地张家大屋均在百熙村、 百熙村人文底蕴厚重, 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延续洞田花海, 多彩春华油菜花的火爆; 打造一个全新的“百熙村”。 长沙县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的决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扎实稳妥推进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 第一阶段合并乡镇工作于2015年10月份启动,从加快推进功能分区发展、推进产业建设,重点支持中心镇、特色镇发展的考虑出发,将金井镇和双江镇合并为金井镇,开慧镇和白沙镇合并为开慧镇,黄兴镇和干杉镇合并为黄兴镇,并于2015年11月30日授牌。 第二阶段合并建制村工作于今年2月中旬正式启动,以“强村、富民”为目的,按照“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重点合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信访维稳问题突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等思路和原则,遵循“两增加两不减少”的指导性意见(增加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村级运转经费不减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不减少),在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合并村的正式方案:百熙村(松元村、洞田村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