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科举考试成绩在全国应该是中等,在湖南省当然算是最好的。长沙府贺长龄家的成绩算是非常骄人,老大贺长龄、老二贺熙龄,老三贺桂龄,三兄弟都中了进士,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都不多见。而河北南皮张之万中状元之后,弟弟张之洞又高中探花,当然他们只是堂兄弟,但也很了不起了,这个都是非常罕见的个案,在戏曲中不少,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湘阴左宗棠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人物,“天下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很年轻的时候,云贵总督贺长龄说他是“国士”,也就是一国中最优秀的人物,类似张良韩信这样的人才。而陶澍说他是“奇才”,林则徐说他是“绝世奇才”。左宗棠兄弟乡试(省考)同时中举,他哥哥中了第一名解元,左宗棠是第18名举人,之后两兄弟多次进京考试,都没有中到进士,左家后来好像也没有中进士的。曾国藩家族教育工作是抓得非常好的,曾中了同进士之后,他这一代没有出一个举人。第二代也没有进士,真到第三代出了一个进士,之后再也没有出进士了。
其实,即便是考上举人,这些成绩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能够考上进士,不知是本事要好,运气也要好。你要知道当时科举考试有多难,就会对他们佩服了不得了。当时大约是三年一届,每届湖南大约是六到七个,比如胡林翼那一届,湖南考了五个,他们是:罗源一、罗洪赓、胡林翼、唐李杜、何绍基。三年后曾国藩考上了,他们这一届也只有五个:梅锺树、成 毅、陈源兖、李湘甲、曾国藩。左宗棠这一届落第之后,就决心不再参加考试了。三年一届,一届就是五六个,平均到每个就是两个,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进士,相当于我们现在省考的高考文理科状元。不只是要水平,也要运气。左宗棠第一次参考,成绩上了分数线,但湖南指标有限,这个只能说自己运气不好,导致这样优秀的人才,终身功名只是一个举人而已。
而长沙张氏,在这个全球第一大姓的张姓中,元末明初迁长沙县的北山镇和春华镇的张宗可和张宗道两兄弟,到现在估计这个家族不会超过两万人,这在张姓大家庭中,应该是很小的一个家族。就是这个家族在清朝,从张尚怀到张百熙,五代人中出了7个进士22个举人。这个不要说在湖南,就是在全国,不要说在清朝,就是要上千年的科举史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百熙一家,他的爷爷张再英是进士,再英有四个儿子,第三个儿子张沄是进士,第四个儿子启鹏是举人。这个张启鹏功名虽然是个举人,但他的学问非常不错。曾国藩死后,他写了一副对联是:以大器识发为大功业,当今之世我公一人,有许多将相门材,洒泪共伤元老逝;惟真学问悉本真性情,伊古以来传书几种,尽归入平生奏议,遗文还付史官编。
这个张启鹏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张祖同,功名只是举人,但他是湖南现代工业的鼻祖,陈宝箴在湖南搞维新活动,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请张祖同出来办现代工业。而启鹏的第三个儿子张百熙是进士,六部尚书,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创办北大、北师大,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现代学制。
湖南人会打仗,曾国藩和左宗棠证明了。其实湖南人也会读书,长沙张氏五代7进士22个举人就证明了。湖南人还会办教育,办教育张百熙应该是现代中国第一人。湖南人还会办工业,张百熙的哥哥张祖同是湖南实业第一人。而办教育和办工业的历史意义,在我看来,一点都不比打仗要差,可能要更好,更深远。
只不过是,我们的社会习惯于遗忘那些重要的人物,事实上——所有的社会都可能如此。